
发布日期:2024-12-23
1、案例解析:货到付款不是验货付款!不法商家常利用文字游戏设置陷阱,诱导消费者误入圈套。保持警惕,货到后必须先验货再付款,否则只能钱货两空。防骗要诀:网购手机盛行,真假难辨。注意辨别水货与翻新机,尤其警惕山寨iPhone。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知名网站或明星店铺更有保障。
2、案例一:林某强、林某锋及林某三人,在京东商城共订单购买移动硬盘662 份,购买后以所购买的货物质量有问题等理由要求京东商城退款或退货,退货时采取调包方式,将事先准备好的同款式的假硬盘进行包装后退回给京东商城,获取非法利益。
3、网络购物时应当选择正规有资质、信誉较好的电商平台,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提高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下单前,应仔细阅读商品详情页面的信息,了解商家发货及退换货政策。差评太多的商品不要买。如果一件商品的差评太多,铺天盖地都是对商品的批评,肯定是不会买的。
4、面对网络支付的陷阱,消费者应学会防骗要诀。首先,注意辨别假冒网站,网址上的细微差别可能是陷阱。其次,对于意外中奖、假冒黄牛等常见骗术,要保持警惕。同城交易时,面对面付款更加安全,没有必要在网上寻找祸根。黄牛卖票时,其保证能力无法确定,消费者不应轻易相信票号随自己定的承诺。
5、网上购物诈骗惯用伎俩:低廉价格,引你支付。
典型案例一:冒充电商客服类诈骗 2022年3月18日,永某接到一个自称是快递客服的国外电话,告知永某的快递损坏需要理赔。电话中,对方要求永某下载某云会议APP。永某下载后,通过该APP与对方通话时,被骗走1万余元。
积分兑换诈骗 犯罪分子伪装成银行或通讯运营商,发送积分兑换的短信或微信,诱导用户下载客户端或点击链接。一旦用户按照指示操作,犯罪分子便获取用户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和密码,进而在线消费或转移资金。案例:沈女士收到10086短信,称可积分换礼,点击链接后操作,银行卡被刷走6000元。
案例一:假冒客服诈骗 在网购时,消费者可能会遇到所谓的“客服”声称其账号存在安全问题,需要点击链接修改密码或解冻账号。消费者按照操作后,却发现账户中的资金被盗。提醒:应通过官方渠道联系真正的客服,不要点击不明链接,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案例五:小E因好友分享的红包链接被骗1万元。防范措施包括不轻易提供验证码,核实信息来源,不脱离官方平台交易,谨慎选择商家和商品。网络诈骗罪的规定显示,个人诈骗金额达到2000元以上即构成诈骗罪,最高刑期可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防范网络诈骗,避免金钱交易时被骗,需谨慎。
引言 近年来,网络购物市场持续繁荣,但商品质量问题频发,给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选取的“李某诉某电商平台商品质量问题案”是众多网络购物纠纷中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该案,旨在揭示网络购物合同纠纷的复杂性及解决路径。
法学毕业论文 篇1 摘要: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的今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抢劫罪问题仍然还很突出。其造成的社会危害是人所共知的,因而加强对抢劫罪的犯罪构成和对抢劫罪的定罪问题进行讨论是法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法律8000字毕业论文篇1:《浅谈法律信仰形成的法律基础》 摘要 法律信仰作为法治国家的精神基础在依法治国的当今无疑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法律信仰和良法概念的界定、什么样的法律才能被信仰的阐述,阐释了良法在法律信仰形成中的作用。
一:实践目的。二:实践内容。三:实践结果。四:实践总结或体会。谢谢啦。最佳答案 电大法学专科社会实践论文 最后一个假期,我去区检察院实习,时间是从二00二年七月十六日至八月九日。
1、网络交易诈骗 近期,李先生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消息,称其网上购买的图书出现异常,并发来异常截图情况,截图上留有淘宝客服技术支持人员的联系方式。李先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添加对方QQ号后,按照要求向对方缴纳保险费用、保证金等费用共计14909元人民币。
2、目前石女士已经向银行提出申请,拒绝支付嫌疑人购买项链的钱款。在上海曾经审理过一起和这起案例相似的案件(大家可以上网百度信用卡被盗用,责任由谁承担?搜索相关案例),上海法院最后的判决是,没有按程序办事的商店和当事人各承担50%的责任,后来商店赔偿当事人一般的损失。
3、这应该是网络诈骗,你可以报警。找当地的警察协助你解决这些问题。以后要注意这方面的事情,不要再上类似的当。